弘揚憲法精神,提升青少年法治素養(yǎng)
http://m.ainooo.com2020年12月04日 09:46教育裝備網
今年12月4日是我國第七個國家憲法日。為大力弘揚憲法精神,進一步激發(fā)青少年學生學習《憲法》和法律的熱情,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教育環(huán)境和氛圍,各地學校推出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如何更好做好青少年憲法教育,培養(yǎng)青少年法治意識,樹立法治信仰,我們特刊發(fā)系列評論,敬請關注!
——編者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國家一切法律制定的基本依據。學習憲法和法律,增強法治意識,提高法治素養(yǎng)是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的重要任務。
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中的黃金時期,青少年更是祖國的未來,青少年憲法意識和法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廣大青少年學生從小樹立法治觀念,養(yǎng)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客觀要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蓖ㄟ^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法治教育,就是要使青少年具有法治觀念,樹立法治信仰,掌握法治知識,學會運用法律方法維護自身權益、懂得依照法律履行自身義務,通過法律途徑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
從我國目前的法治教育現(xiàn)狀來看,各教育階段均涉及法治教育的內容,初步形成了以學校教育為主,協(xié)調發(fā)揮各類社會團體、家庭作用的多元法治教育格局。但在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目前的法治教育現(xiàn)狀還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例如,一些學校的法治教育存在重法律知識傳授、輕法治理念教育的傾向。這樣的教育理念容易導致實踐中學生對法治理解的偏差。例如,有學生認為法律就是懲治壞人的,或者法律就是讓人們盡義務的,告訴你不能做什么,而沒有意識到法律同樣也是保護自己權益的,是可以運用法律捍衛(wèi)自己權利的;一些學校的法治教育課程體系及知識結構還不獨立、不完整,法治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容易脫離學生生活;法治教育的教學方式還多以課堂教學、書本說教式教學為主,缺少形象生動、互動參與式的課堂教學形式;中小學普遍缺乏專業(yè)的教師及教師培訓,現(xiàn)有的師資隊伍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基礎和法律實踐經驗,無法完全解答或解決學生們提出的具體法律問題,使得法治教育的實效性大打折扣。
弘揚憲法精神,開展法治教育,不僅僅是教會學生懂得幾個法律條文,更重要的是培育學生法治理念,建立起對法治的信仰,F(xiàn)代法治教育要求以提升法治素養(yǎng)為目標,更多地強調對學生法治理念的教育,使學生能夠認識到法治的真正目的不僅僅是要求人們守法,而是要建立良好的秩序,為人們生活提供更加穩(wěn)定的保障。
具體來說,一是要建立起科學、系統(tǒng)的法治教育課程體系。學校要嚴格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分學段、有針對性地建立起與青少年心智發(fā)育相匹配的知識結構體系和課程體系,保證法治教育時間。
二是創(chuàng)新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采取具有互動性、參與性、體驗性的教育活動,綜合采用故事教學、情境模擬(如法庭模擬)、角色扮演、案例研討、法治辯論、價值辨析等多種教學方法。可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將真實法治案例引入課堂教學,注重學生法治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推動建立集實踐性、參與性、趣味性為一體的綜合性校外法治教育實踐基地。
三是建立專業(yè)穩(wěn)定的師資隊伍。學校應至少配備1至2名專任或兼任法治教育課教師,通過專題培訓、報告會、研討會、參觀考察等多種方式,確保每位中小學教師每年接受一定課時的法治教育培訓。鼓勵師范院校、政法院校等高等學校設立法治教育及相關專業(yè)學位,培育后備師資隊伍。
四是建立健全法治教育評價及監(jiān)督制度。把學生法治教育綜合情況與校長任期考核、教師業(yè)績考核、學生操行評定等掛鉤。將法治素養(yǎng)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要全面考察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從有利于激發(fā)青少年學習法治知識、發(fā)展法治能力、提高法治素養(yǎng)、參與法治實踐的自覺性,有利于激發(fā)學校教師開展法治教育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形式與內容的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出發(fā)。
(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法治與評估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