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粗制濫造的童書傷害學生
http://m.ainooo.com2020年06月22日 10:48教育裝備網
據媒體報道,近日,一本名為《小熊過生日》的兒童繪本在網絡上引起熱議。該繪本中,許多朋友參加小熊的生日會,吃蛋糕時卻有一位朋友不見了,餐桌上則多了只烤雞。故事暗示朋友“上”了餐桌……還有一些兒童圖書赤裸裸地展示血腥、暴力,有的書中赫然配圖:貓爸爸開車載著家人,車輪底下是被軋過的老鼠。部分粗制濫造、內容失格的童書流入市場。
共同做好兒童閱讀把關人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少兒圖書市場規(guī)模為234.59億元,其中兒童繪本市場份額高達58億元。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紅利,更多出版社加入角逐。雖然從市場邏輯來說,穩(wěn)住供給才能滿足需求,但出版機構爭相涌入,也帶來了童書出版的不少發(fā)展亂象,使良莠不齊的讀物充斥于童書市場之中。
童書有著淺顯易懂和篇幅較短等特點,即便是非專業(yè)出版機構也能很快入行。不過,要把兒童圖書做好卻需要精細化操作,比如要避免高高在上的成年人思維,尊重孩子天性,使其在閱讀中有所體悟等。
可以說,只要作者略微用心,成人流行語就不會隨意摻入兒童讀物之中;只要編輯嚴謹把關,那些令人大跌眼鏡的橋段也不會被堂而皇之地出版。
童書出現極致奇葩橋段,不排除有盜版書商粗制濫造。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和各個出版機構醉心于角逐市場份額,卻無視年輕作者斷檔、審校編輯不嚴、原創(chuàng)后繼乏力等問題有關。在浮躁功利的市場風氣下,缺乏孕育優(yōu)秀作者的生存土壤和汰劣揚善的行業(yè)評價,最終使精打細磨的童書難以涌現。
出版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以未成年人為對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誘發(fā)未成年人模仿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和違法犯罪的行為的內容,不得含有恐怖、殘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奇葩童書橋段顯然違反了這一規(guī)定。現實之中,有必要針對此類亂象細化要求、嚴格執(zhí)法。此外,在圖書創(chuàng)作、制作、發(fā)行及流通等環(huán)節(jié),有必要保障專業(yè)部門介入,從而免除錯訛等低級錯誤,及時識別潛在不良傾向。
與此同時,作為兒童閱讀最重要的把關人,家長應當選擇優(yōu)質出版社,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書,充分了解作者、譯者背景,拒絕粗制濫造的印刷品。兒童閱讀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家長陪讀,能及時為孩子答疑釋惑,也能更好地融入孩子的精神世界。親子共讀,可以就童話故事情節(jié)等進行商榷,使其中的辯證價值被激活,而不是停滯于既有語境,流于過時僵化的形式。相較于童書,兒歌、動漫等也能夠輔助孩子認識世界,父母若都能適度融入參與,不僅利于把關過濾、及時疏導,也能提升教育效果、構建和諧親子關系。
(作者白毅鵬,原載《中國青年報》,有刪節(jié))
守護童書質量,出版社必須時刻在線
童書市場泥沙俱下,相關出版社難辭其咎。早在2013年,面對社會各界尤其是廣大家長師生對劣質兒童出版物的強烈反映,中宣部、教育部等五部門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要求加強少兒出版管理和市場整治。通知明確強調,對存在問題的出版物、相關單位和責任人依法給予嚴肅處理,堅決收繳含有違法違規(guī)內容和非法出版的少兒出版物,取締其銷售行為。但多年過去了,童書粗制濫造現象仍然存在,這一方面說明治理必須優(yōu)化和升級,提高監(jiān)督的精準度;另一方面也說明有關出版機構缺乏自我檢視的意識,存有僥幸心理,為了利益不惜鋌而走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民進中央提交了關于加強少兒出版物質量監(jiān)控的提案,其中一點是建立群眾(受眾、讀者)監(jiān)督機制。提案認為,出版不能只是出版界的事情,三審三校的標準也不能形同虛設,只有被查出才略施小懲。故此,應設立出版質量專門監(jiān)控舉報熱線,并配備獎勵機制;設立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和家長參與評價的出版專項獎勵,以受讀者歡迎而非過度營銷為客觀評價標準等。應該說,一本童書的質量如何,受眾最有發(fā)言權,提高家長的話語權,讓他們學會“投票”,讓市場篩選機制發(fā)揮作用。
同時,制度內的監(jiān)督也不可少。對于出版社而言,不要觸碰紅線,不要見利忘義,而應遵守行業(yè)規(guī)范,做好行業(yè)自律。比如從事少兒出版的單位,應具備相關專業(yè)編輯力量,切實加強對少兒出版編輯職業(yè)道德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育培訓。對于監(jiān)管部門來說,則要強化依法依規(guī)審核,建立行之有效的劣汰機制。
童書是兒童的精神食糧,呵護兒童的健康,全社會責無旁貸。從這個角度講,出版社是第一責任主體,而唯有全社會盯緊出版社,讓出版社責任時刻在線,出版的童書質量才經得起推敲和時間的考驗。
(作者王石川,原載《光明日報》,有刪節(jié))
完善質量標準 加強執(zhí)法監(jiān)督
想杜絕童書變成“奇葩書”,還需要多個環(huán)節(jié)同時把關。其中,嚴把童書“出版關”是關鍵。不管是專業(yè)少兒出版社還是其他非專業(yè)出版社,都應該注重童書的品質,對內容的思想性、藝術性進行全面審查,徹底杜絕不科學、不健康的內容,以免孩子的思想被污染。涉及童書的每家出版社都應設童書審查機構對質量負責。
同時,家長要嚴把“購買關”。如果購買到“奇葩書”,要及時進行投訴,前者能防止孩子被不良童書“污染”,后者能倒逼出版社嚴把質量關。從現實情況看,部分家長沒有審查童書內容的意識,還有一部分家長不具備甄別的能力和機會。所以,家長有必要加強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孩子閱讀的童書先進行過濾,再把適合孩子閱讀的書交給孩子。
另外,童書主要銷售商也要對質量負起責任。比如,銷售童書的電商平臺一旦發(fā)現用戶投訴童書的內容,平臺應該進行調查、審查,讓不健康的童書下架,這不僅是履行企業(yè)社會責任的體現,更是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對童書質量加強監(jiān)管監(jiān)督。既要完善質量標準也要完善出版制度,還要落實好標準制度。比如制度中規(guī)定的“恐怖、殘酷”,需要用具體標準來界定,既便于出版環(huán)節(jié)操作也便于執(zhí)法監(jiān)管。
(作者馮海寧,原載《齊魯晚報》,有刪節(jié))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