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要下沉惠及更多孩子
http://m.ainooo.com2020年01月14日 09:55教育裝備網(wǎng)
青少年最關注什么科學話題?日前,騰訊、清華大學、Science聯(lián)合在京舉辦了第二屆青少年科學小會。其間,騰訊與Science共同推出《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今年投票參與的青少年人數(shù)從去年的10萬猛增至120萬。投票結果顯示,包括黑洞、月球探測等在內的天文學話題最受中國青少年關注。與之前不同,這次的科學小會升級為親子專場,讓家長得以陪著孩子一起感受科學的魅力,放飛想象,F(xiàn)場,“嫦娥之父”、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等一批科學家與現(xiàn)場的家長和孩子們分享了科學探索的奧秘。
科學是一種探索未知的精神,擁抱科學、探索未知首先是要了解科學、認識科學,培養(yǎng)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和熱情。對于青少年來說,培養(yǎng)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尤其重要。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暢想2035年后的中國,他說未來中國科研的主力必將來自當下的孩子們。當下的孩子們要長成明日的科研大樹,當然就需要今天的播種和育苗。
讓青少年認識科學家、感受科學家的風采是培養(yǎng)青少年科學探索興趣的重要途徑。曾經(jīng)有家長帶著孩子參加一場科學活動,會后留下了這樣一句話“孩子不一定能聽懂,但只要讓他看著科學家的后腦勺,就值了!”科學家在鎂光燈下講述的內容孩子不一定懂,懂了也不一定能記住,但是,現(xiàn)場聆聽頂級科學家暢想宇宙奧妙的場景卻可能在他們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們心中種下熱愛科學的種子,引導他們以科學家為新偶像、以科學探索為新時尚,葆有“世界一定有答案”的探索精神。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機會望見科學家的“后腦勺”,都有機會接觸當下的前沿科學。得益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有所提升,但是城鄉(xiāng)差距大,2018年,城鎮(zhèn)居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了11.55%,上海、北京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甚至超過了20%,進入到高水平的發(fā)展階段,而農(nóng)村居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僅為4.93%。青少年科普工作更需要深入基層,打破這種城鄉(xiāng)鴻溝。
而這正是青少年科學小會舉辦的初衷,通過高校、科研機構、企業(yè)等社會機構的合作讓科普活動下沉,惠及更廣泛的青少年群體。比如,中國科協(xié)推出的科普大篷車——科普小會活動,通過打造一個“流動版”科學小會,以科普大篷車嘉年華、巡回互動展、科學家演講等形式,將科學的火種帶往偏遠地區(qū)。讓即便是身處鄉(xiāng)村的孩子,也有機會觸碰到更多的科普資源,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作者系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