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炒鞋”透支了未來
http://m.ainooo.com2019年11月20日 09:34教育裝備網(wǎng)
據(jù)媒體報道,一些運動品牌的炒鞋熱正在校園里迅速蔓延,不少學生通宵排隊,只為搶到一雙限量發(fā)售的新鞋。一些大學生形容,當自己被店員叫到號的時候,有一種“抽到獎的快感”。還有中學生表示,穿一雙某品牌的限量款,“就可以成為年級的風云人物”。
這是消費主義影響校園的又一案例。法國哲學家鮑德里亞提出的“消費主義”概念,是理解一個物質(zhì)繁榮社會里人們消費行為的基本原則。簡而言之,消費主義主導下的消費,不僅僅是對物質(zhì)的需求,更表現(xiàn)為通過消費來體現(xiàn)個人身份。這種消費不是追求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追求它們的象征意義。商家們深諳消費主義的門路,賦予商品以故事和個性,通過潛移默化的宣傳,使消費者接受“你消費了什么就代表了你是誰”。消費主義依靠這種機制,不僅在制造消費,更是在制造消費欲,批量制造消費者。
炒鞋熱正是如此。學生們追逐新鞋,并非為了日常穿戴,而是用來標榜自己的身份和時尚。有學生說:“有人一身潮牌,整套下來價值相當于一輛中檔車,也有人整套相當于一套房首付,都不稀奇。這是潮流標配而已!痹谌绱藘r值觀念的主導下,便不難理解學生們身上發(fā)生的一系列荒唐行為。
相較于社會人士,消費主義對學生的傷害尤甚,更需教育工作者注意。學生的天職是學習,但學習并不意味著要與社會脫節(jié),也不意味著與時尚和潮流絕緣,但事皆有度,一味追求潮流,甚至把是否新潮作為評判校園風云人物的標準,是對學生身份的背離。校園里的年輕人消費欲望強烈,是商家的重點消費群體。在商業(yè)廣告和宣傳話術(shù)日新月異的今天,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需要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具體到炒鞋上,尤需人們警惕的是鞋前面帶著的那個“炒”字。鞋子是用來穿的,個別鞋子還可能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在眾多粉絲的追逐熱捧下,鞋子已經(jīng)畸變?yōu)榻鹑诔醋,這直接導致很多事情變味。一些學生熱衷于搶購,已不僅僅是體育迷對偶像和運動的喜愛,更多的是一種投機行為。因為一雙新鞋,轉(zhuǎn)手就能在交易平臺上以高出一倍甚至10倍的價格賣出。如此誘惑,連社會人士都難以抵御,何況稚氣未脫的青蔥少年?然而,高收益的背后是巨大的金融風險。央視《經(jīng)濟半小時》近期報道了一名大學生炒鞋的新聞。在誘惑面前,這名大學生選擇休學專職炒鞋,卻在“擊鼓傳花”的金融游戲中敗下陣來,不到一年欠款達到1000多萬元,最終因涉嫌詐騙被公安局拘留3個月。由校園貸引發(fā)出大學生裸貸現(xiàn)象曾震驚社會,殷鑒不遠,大學生消費能力強,但如果不能有效抵御金融風險,會拖累一生。
運動鞋曾經(jīng)代表著熱血、進取的體育精神,但當它蛻變?yōu)橥稒C工具,與“炒”字掛鉤,便顯得無比諷刺。一個現(xiàn)象級消費行為的形成,必然有商業(yè)和金融資本的推波助瀾,甚至有可能形成金融陷阱。消費主義是社會發(fā)展繁榮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xiàn)的社會現(xiàn)象,如何抵御消費主義對校園的負面影響,跳過其給校園挖的坑,是教育者要嚴肅對待的新課題。
(作者系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