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遺落的尊師傳統(tǒng)
http://m.ainooo.com2019年08月05日 15:24教育裝備網(wǎng)
山東五蓮縣教師楊某因為體罰學生,被當?shù)亟逃块T追加處罰事件被輿論廣泛質(zhì)疑處罰過重,一事兩罰,牽動著無數(shù)教育工作者的心。經(jīng)媒體報道,目前當?shù)亟逃块T已撤銷追加處理決定。有人說,教育已經(jīng)成了高危職業(yè),教師管教學生稍有不當便可能遭受全社會的審視、質(zhì)疑。無獨有偶,去年,河南欒川男子常某當街毆打20年前體罰他的教師,湖南株洲某小學女教師罰站學生幾分鐘,就被學生父親、一派出所副所長用警車帶走,關(guān)入審訊室長達7小時。這些極端案例折射出的不單單是教育問題,也有社會問題。
在中國古代,“師”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為學莫重于尊師”,父母帶兒女到私塾讀書報名的時候,要向老師行跪拜大禮!耙蝗諡閹,終身為父”,哪怕是只教過自己一天的老師,也要一輩子當作父親看待,多少年后,不管學生有多大出息,師生關(guān)系終身不變。相比今日,就因為孩子被罰站幾分鐘,家長就敢?guī)ё呓處熽P(guān)押長達7小時,試問,教師這個職業(yè)在某些家長心中究竟是個什么位置?欒川學生毆打教師更是目無法紀,影響極壞。
有人可能會說,老師張某當年體罰學生對其身心造成嚴重傷害,所以就應該承擔這樣的惡果。在這里,20年前的張某是不是體罰了常某?校園實情究竟是怎樣的?筆者不能隨隨便便斷言。但我們需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時隔20年后,如此惡劣地謾罵毆打老師,且安排人手機錄像,并將其傳播到網(wǎng)上廣泛傳播,當事人究竟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應該說,任何一件事情的發(fā)生都有其因果關(guān)系,這些事的發(fā)生,很大程度上也折射出我們可能遺落了可貴的尊師傳統(tǒng)。
回顧自己小時候的成長經(jīng)歷,我們有幾個沒有因為讀書偷懶、調(diào)皮頑劣受到過老師的責罰?中國古代,教書先生手中都有一把戒尺,“戒”代表其應該發(fā)揮的作用,“尺”則表示尺度、標準,先生手中的戒尺不輕易使用,常常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魯迅、鄒韜奮、魏巍都被老師用戒尺打過手心,魯迅成年后著文稱老師為“教書認真的壽鏡吾先生”,且對先生有著極深的感情,魯迅后來去南京水師學堂學習,包括從日本留學歸來,每次也都要到紹興去看望恩師壽鏡吾先生。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這樣回憶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我們?nèi)缬绣e誤,我母親從不怒罵,但說明理由,令我們改過。若屢教不改,我母親就于清晨我們未起時,掀開被頭,用一束竹筱打股臀等處,歷數(shù)各種過失,待我們服罪認改而后已!弊x這段文字,我們能想象蔡元培當年的頑劣不馴,想象母親手拿竹筱抽打蔡元培股臀的情景,感嘆大教育家年少時也會因“屢教不改”而被打屁股,這段話里我們能讀出蔡元培滿腔的感恩之情。想想現(xiàn)在的個別孩子,教師、父母一句話批評得不合適就離家出走、就跳樓,甚至有學生用極端惡劣的方式毆打教師、威脅父母。
當今社會,我們不難看到,有學生在一定的年齡段會比較叛逆、不服管教,父母或教師,想方設(shè)法、引導說教、悉心教育,常常效果不如人意,父母無可奈何,教育者也深感無力。近些年,教育界有一種聲音片面強調(diào)崇尚尊重學生的天性,而丑化嚴格的教師,有少兒讀物竟然用好玩有趣的語言美化那些和嚴師斗智斗勇的校園“壞小子”,更有用惡俗下流的歌詞謾罵嚴師的網(wǎng)絡(luò)歌曲,這些行為實際上損害了“師道尊嚴”。教師一旦沒有了尊嚴,其教育也就沒有了力量。
“師嚴,然后道尊”“師道立則善人多”,世界上文明發(fā)達的國家,教師以較高的社會地位備受公民尊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前段時間,華為總裁任正非強調(diào)“如果不重視教育,實際上我們會重返貧窮的”。如果教師連起碼的職業(yè)尊嚴都沒有,還談什么重視教育?一個不尊重教師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國家教師沒有了尊嚴,就難有優(yōu)質(zhì)的教育,更不可能真正強大起來。“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我們需要重拾遺落的尊師傳統(tǒng)。
(作者系河南省濮陽市開德小學副校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